行业动态
基金互认初步印象
来源:上海证券报

基金互认初步印象


  经过了几年的筹备,内地与中国香港基金互认终于尘埃落定。基金互认从2015年7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即经过一些简易程序后,中国香港投资者可以购买部分中国内地基金,内地投资者亦可购买部分中国香港的基金。此举对于两地的资本市场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沪港通的落实,广大投资者对中国香港股市的了解程度在逐渐加深,但是对于中国香港的基金却并不太了解。本文对于中国香港基金,以及本次可能进入互认的基金类型,以及中国香港基金的销售渠道、收费结构等进行初步的观察,使投资者对中国香港的基金有个大致的印象。

  经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初步测算,初步符合互认条件的中国香港基金有8只,这些基金投资标的广泛,涵盖了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而不仅是通常认为的集中在中国香港股市。

  在中国香港,投资者买入基金的成本包括认购费、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收费结构与内地比较相似,投资成本也大致相同。

  与内地一样,中国香港的零售基金销售渠道集中在银行,有78%的零售基金由银行分销,这种分销模式虽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一项调查表明,内地投资者对中国香港的基金具有强烈的投资兴趣,在实施基金互认前内地投资者已成为中国香港投资市场的重要客户群。

  中国香港证监会认可的零售基金

  基金互认计划特别强调了投资者只能购买部分的中国香港的基金,也就是要满足互认条件的基金。不过,我们要先了解中国香港基金管理业务的整体概貌,才能更清晰的了解满足互认条件的基金的大致清单。

  在中国香港的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中,按照目标客户来分,可以分为证监会认可的零售基金、强基金、机构性基金、退休基金、政府基金、私人客户基金和其他基金。这些基金的规模相对均衡,其中政府基金占比大约为12%,机构基金占比为20%,中国香港的强基金占比为6%,私人客户基金占比为9%,退休基金占比为6%。我们重点关注中国香港证监会认可的零售基金,也就是单位信托和互惠基金,其管理资产规模大约为1.7万亿美元,占比为17.6%。

  在中国香港的零售基金中,从产品类型来看,又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多元化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的基金,指数基金,保本基金,对冲基金和其他特别基金。截止2014年一季度,中国香港证监会认可的零售基金(包括单位信托和共同基金)共1935只,管理的资产总规模为1.29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最大。这些零售基金,投资区域广泛,市场细分的非常充分,基本涵盖了全球市场的各个角落。在投资区域上,中国香港基金投资区域广,有灵活配置全球市场的环球基金,如邓普顿环球均衡增长、贝莱德全球等;也有投资某个区域的基金,如摩根欧元区股票、富达新兴市场等;还有单一国家基金,如霸菱德国增长、恒生中国股票等。在投资品种上,除了普通的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基金,中国香港市场上还有百达林木资源、贝莱德世界矿业等大宗商品基金,还有可投资于杠杆式金融工具的认股权证或衍生工具基金,基本涉及了资本市场中绝大部分的投资品种。

  以上的这1935只中国香港的零售基金,包括在中国香港注册的本地基金和离岸基金两种。据卢森堡基金产业协会统计,离岸基金欧盟可转让证券投资机构基金(UCITS)在中国中国香港的授权基金中所占的比例约为70%。截至今年2014年一季度,在中国香港证监会认可的1935只基金中,仅有约460多只在港注册,占比不到20%。

  此次两地互认基金的范围是在本地注册的基金,可以认为是本地制造的基金,不包括仅是外来销售的离岸基金。进入互认清单的基金还要满足几个方面的条件:符合互认条件的基金须成立一年以上,资产规模2亿元人民币以上,在对方市场销售的规模占基金资产比重不超过50%。经证监会初步测算,截至去年底,符合互认条件的中国香港基金有100只左右;截至一季度末,内地符合互认条件的基金有850只左右。经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初步测算,初步符合条件的中国香港基金在108只左右。这些基金投资标的非常广泛,涵盖了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而不仅是通常认为的集中在中国香港市场,这些基金给内地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配置工具。

  中国香港零售基金收费结构

  在中国香港,投资者买入基金的成本包括认购费、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收费结构与内地比较相似,投资成本也大致相同。
  申购费是投资者买入基金时,中介机构收取的一次性费用。这些费用因应投资规模、分销渠道、促销计划等而有所不同。在中国香港,根据标准基金章程文件,股票基金的申购费率在0%至5%之间,但实际上大多为此范围的中位数,通过银行分销渠道购买的费率通常为2%,通过券商渠道购买的费率通常在1%,有时也会在转换基金时获豁免。在内地,银行、券商等渠道的申购费率一般为1.5%,第三方销售平台通常为0.6%,直销渠道有更低的折扣。比较而言,美国的基金购买费用更高一些,通常在3%,也有美国的证券经纪商通常根据收费折扣表收费(见表3)。

  管理费和托管费是从基金资产净值中扣除的经常性费用。中国香港股票基金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通常是1.5%和0.4%,管理费率水平与内地相当,托管费率高于内地的0.25%的水平。美国股票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仅为0.90%和0.18%(表3)。此外,与内地基金一样,中国香港基金的管理费中包含后续费用。后续费用是资产管理公司向分销商支付的费用,以补贴分销成本及作为售出产品的奖励,即内地所称的尾佣。后续费用基于年度管理费的一个百分比收取。在中国香港,后续费用通常介乎管理费的30%至60%;然而,对于议价能力较弱的小型及新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该费用可高达管理费的70%左右。业内认为,由于银行在中国香港是非常重要的基金分销渠道,支付合理水平的后续费用以补贴分销开支是无可厚非。

  与内地一样,中国香港的零售基金销售渠道集中在银行,有78%的零售基金由银行分销。这种分销模式虽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零售基金分销集中在单一渠道,因此银行拥有对分销相关费用的定价权。在亚洲的其他市场中,其他分销渠道也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市场份额(表4)。

  中国香港的一些主要银行最近几年大幅减少代理零售基金供货商的产品数量,部分原因是监管机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银行精简基金分销业务,以实现成本效益。除非这些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支付更高的后续费用,否则更难将产品在银行分销。这也导致一线银行分销商只向散户投资者提供类似的产品,局限了投资者的选择。

  从未来发展看,中国香港基金分销业务会逐步拓展到网上平台发展,为基金销售引入更多竞争。通过网上平台,投资者拥有更大自主权去运用现有工具,从各式各样的基金中选择合适产品。这符合近年投资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流动解决方案,作出更多自主投资的演变趋势。中国香港非银行营运平台的发展速度虽然较若干其他全球性市场为慢,但一些独立营运的网上平台正开始出现,并有初步迹象显示这一发展趋势会在收费方面加大市场竞争。例如,中国香港证券经纪商则有经营网上平台,并以首次认购费1%及豁免转换费作招徕,而部分银行分销商也跟随并调整相应收费作对策。

  互认前内地投资者已是中国香港市场的重要客户群

  从未来发展看,中国香港基金分销业务会逐步拓展到网上平台发展,为基金销售引入更多竞争。通过网上平台,投资者拥有更大自主权去运用现有工具,从各式各样的基金中选择合适产品。这符合近年投资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流动解决方案,作出更多自主投资的演变趋势。中国香港非银行营运平台的发展速度虽然较若干其他全球性市场为慢,但一些独立营运的网上平台正开始出现,并有初步迹象显示这一发展趋势会在收费方面加大市场竞争。例如,中国香港证券经纪商则有经营网上平台,并以首次认购费1%及豁免转换费作招徕,而部分银行分销商也跟随并调整相应收费作对策。

  根据中国香港投资基金公会2013年委托咨询公司尼尔森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年有超过100万来自中国四大主要城市的内地访港旅客在中国香港购买金融产品,相信这一数据到现在已有很大比重的增长。该调查结果还显示:

  16%来自中国四大主要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内地旅客会投资于中国香港基金产品。在有投资于基金的访客中,95%表示会在港进一步投资于基金,而55%非基金投资者也表示打算在港投资基金。

  内地投资者已成为中国香港财务策划师的重要客户群之一。21%的受访认可财务策划师称他们的客户当中,有20-40%来自内地,约10%受访者更表示内地客户的占比超过40%。从资产值看,23%的受访者称内地客户的资产占他们所有客户的总资产20-40%,17%更指占比超过40%。

  中国香港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是吸引内地投资者购买中国香港金融产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原因包括认为中国香港金融产品可靠,其他的原因还包括较佳的客户服务、较高的回报及方便灵活则分别。

  「产品多元化」为内地旅客在中国香港拣选产品供货商的首要考虑因素。此外「品牌形象」及「具竞争力的收费」也极为重要,分别占第二及第三位。

  由于内地旅客一般只会短暂留港,网上服务对他们尤为重要。64%受访者表明选择产品供货商时需考虑是否有提供网上服务,而57%内地旅客则希望产品供货商提供24小时的客户服务。

  至于基金销售渠道,39%有投资于基金的受访者表示经银行购买基金,25%则通过保险公司购买,而其他金融机构(例如独立财务顾问)亦占一个重要的比重(46%表示透过此渠道购买基金)。

2015-06-08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