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万家基金郭成东:专注港股投资,偏好左侧布局
来源:万家基金



万家基金郭成东:专注港股投资,偏好左侧布局



  1. 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投资风格?
  

  郭成东:左侧布局,注重性价比。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会在性价比较突出的位置进行提前布局,也愿意承担一定的波动风险。个股上以行业龙头公司为主,进行动态调仓。总体来说,交易稍显频繁,但核心持仓基本维持稳定状态。

  2. 您怎么看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您会把自己归类于这两者之一吗?
  

  郭成东: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思考逻辑和偏好。我个人而言,会以价值中枢来思考目前的股价,因此偏价值多一些。我认为成长股投资也是价值投资一类,会考虑其盈利稳定之后的价值中枢。成长股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会大一些,仓位不会太高。

  3. 您提到偏好左侧布局,您是怎么判断一个行业将迎来拐点,景气变好?
  

  郭成东:左侧布局其实不一定马上迎来行业拐点,我们比较喜欢的是,企业在过往的行业竞争中体现出体系的竞争力,目前估值处于偏低的位置。这往往是由于行业处于整体回落的尾期,市场情绪差,如果有政策或者其他负面因素配合,带来的冲击将会加大股价的过度反应,导致市场投资信心处于冰点。我们会判断其潜在的下跌幅度和上涨空间,如果比例能达到1:3或1:4,我们就会加大力度进行投资布局。这一类公司需要在具体研究中细心甄别。

  4. 从个股层面来讲,能否分享一下您的选股思路,或说选股标准?
  

  郭成东:除了财务指标之外,我更看重具备这四点的公司:
  

  企业家要具有分享精神。因为现在的经济环境需要内部系统竞争力的PK,人才和机制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其他要素,譬如资本、土地、对外扩张能力等;


  企业具备长跑能力或骆驼精神。经济波动加大,并购时代悄然来临,现金流保持稳健,会加速优胜劣汰,好的企业在行业整合中会获得额外的蛋糕;


  产品具备社会价值特征。产品层面上,目前中国已经过了产品短缺的时代,产品升级的需求正在展开,所以我比较喜欢产品具有社会价值特征,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的这个产品能够给居民的健康诉求和有品质的生活带来实质的帮助。我们会不断反问自己会不会购买类似产品;


  产品具有规模经济特征。反映到盈利上,产品需具有规模经济特征,也就是说在快速上量的过程中毛利和净利都比收入增速要高一些,这对我们投资的帮助很大。

  5. 在构建投资组合方面,您有什么“独家秘诀”吗?


  郭成东:秘诀谈不上,其实每个人的投资哲学不太一样,我一直坚持独立思考,并且实地调研较多。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与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就是,你在发现规律的时候无法做到线性外推,也很难像自然科学一样设定一些环境和参数来验证,并且系统内的各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因此,坚持独立思考才能抽丝剥茧,还原相对的真相和所处的位置。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做实地调研、产业链调研,以及内外部沟通,通过频繁的调研来还原事实的真相。在实际投资中,前十大重仓股我一定是实地调研过的,并且会和研究员一起跟踪,在发现问题时,能够非常迅速地校正。这是我们目前所坚持的。

  6. 您是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的?


  郭成东:两个层面的风险控制,


  大类资产方面,我们会控制仓位和集中度;


  个股层面,我们在投资时其实是不断利用性价比的思路去选择公司,会选择潜在上行空间大于下行空间2-3倍的公司为主。

  7. 您认为投资中最难的是什么?


  郭成东:每天都有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变化,我们既要跟上信息又不能过度超前,其实是在估值过程中动态平衡,这也是投资的魅力所在。很多层面上A股和港股的投资都会面临相同的困难。说一点与A股不同的,港股市场目前还是以海外机构为主,国内机构目前还处于正在崛起但尚未占据主导的阶段。海外投资机构面临的决策参数和国内是有些不同的,会更多地考虑全球投资中的资金成本、风险偏好以及估值,都是以全球的视角来考量,我们在做模型时也需要加入这些要素的变化。另外一点是,他们身处海外,对于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即将发生的变化往往无法那么及时、准确地捕捉,但他们又是资金的主体,我们需要花一些力气去分辨哪些是出现定价错误的股票,寻找在未来一段时间能得到矫正的公司。

  8. 能分享对您影响最大的投资经历?那次经历让您对股市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对您后来的投资带来了哪些改变?


  郭成东:投资本身是不断思辨和验证的过程,由于挫折带来的经验总是影响深刻,说一件近两年的事情。2016年初,我们开始重仓一只汽车股,但汽车行业重资产,企业盈利的波动非常巨大。我们当时是3-4元的成本,后来价值发现的过程中,其他公司应该是5-6元时开始重仓,但仓位比我们重。等股价到10元以上的时候,我算下来,基本上两家公司对净值的贡献差不多。虽然我们比对方要早些,我们在挖掘公司上花了更多的精力,但是在趋势走出来并且强化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跟上基本面的变化,仓位没有及时上调,精力用在寻找其他反转股票,其实是有些得不偿失。

  9. 能否向投资者介绍一下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的差异具体有哪些?两个市场的投资模式是否趋同?


  郭成东:两个市场的差异非常大,我本身是从A股转到港股,刚开始去看的时候其实比较不适应,因为投资者结构、估值体系、思路验证都有很大的差异。


  港股市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并且有做空机制;国内市场散户占比较大,正处于机构化的过程之中,这是参与者的不同;


  具体到市场层面,流动性和估值上,之前差异非常大,这两年有趋同现象。国内股票的流动性要远远好于香港市场,香港市场很多股票虽然市值不低,但流动性、交易量都很低。目前来看,港股市场里小市值的流动性在衰弱,中型市场在加强。目前两个市场从估值到流动性,正在向对方靠拢。更细来看,内地市场对于大盘股的关注度之前不高,现在大幅提升,香港市场中型股票的重估还在进行当中;


  从投资者思路去看,香港市场一般会更加关注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现金流指标,甚至分红比例;内地投资者比较喜欢外延或内生性增长的市场空间,对快速增长的企业给予很高估值。所以在香港市场,有并购不一定提升估值,股价不一定涨,但提升分红比例是可以马上反映在股价上,这与A股还是有较大的不同。

  10. 内地资金到香港市场的投资偏好是?


  郭成东: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偏好不同,


  公募基金在研究港股上起步较早,比较倾向于科技和消费这些阿尔法板块;


  保险机构资金量大,配置要求较高,比较倾向大型蓝筹和分红比较高的股票;


  其他类型的机构,尤其是深港通、沪港通开通之后,有一定资金量的大户或者中小型机构对于香港市场中只有A股同类估值1/4甚至1/5的中小型股票,会参与多一些。总体来看,不同机构或投资者的偏好还是有较大差异。

  11. 能否介绍下港股市场观点,以及您管理的万家新机遇龙头企业的运作思路?


  郭成东:经历了前期市场下跌之后,我们认为超跌反弹,或者说震荡行情或将缓慢展开。目前来看,风险点还有。但是站在当前时点,中美之间已经形成的紧密产业链配合是很难在一朝一夕中得到根本性改变,中国劳动力成本虽然上升,但如此多勤劳且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在全球仍是稀缺,难以找到替代的,所以中美问题可以看作是中长期问题,短期反应有些过度。内在因素来看,经济下行是可以看到的缓慢进程,但是我们认为四季度改革开放可能进一步推进,如果相关政策或草案陆续出台,那么将提升市场信心和风险偏好。这是目前阶段我们所关注的市场核心矛盾,如果得到顺利解决,将会带动超跌反弹行情的展开。

  中国市场目前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区间,企业竞争力向行业龙头集中,同时行业整合和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也没有结束,因此我们重点关注企业盈利稳定性强的银行、食品饮料、非银金融板块,和一些目前来看仍存在压力的科技、医药龙头和汽车板块。



2018年12月3日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