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
公益使命,不忘初衷 - 德格公益行
来源:兴业全球基金


公益使命,不忘初衷 

——德格藏医学校公益行笔记 
 

  从德格回来已一月有余 ,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完整地描述这次公益行的感受,几经修改越发觉得这并不是一场言传就能意会的旅程。

  藏区的外在美可以用照片捕捉,一望无际的草原、群山环绕的乡镇、虔诚的信徒,还有无邪的笑容;但藏区更令人陶醉的是那些纯粹的信仰、平和的藏区思想,以及生活在藏区的学生身上的精神,这些都需要亲临发现。
  

来自藏区的的召唤

  2005年,葛嘎仁波切活佛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创办了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在行医救人的同时,更承担起了传承藏医学的重任,许许多多藏族学生在这里获得了一项终身受益的技能。兴业全球基金有缘与德格藏医班“牵手”,2008年起将德格藏医班纳入公司“大山有爱”助学助教公益项目当中,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6年“大山有爱”之德格藏医班公益行合影

  为了让同行的伙伴能够逐渐适应3800米的高海拔,我们的公益团队驱车从成都出发,穿越当年地震的重灾区,来到德格县。作为一个人口不到10万的县城,德格在群山的峡谷中,沐浴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里不仅有中国三大藏传佛教印经院之首的德格印经院,竣工在即的竹庆寺佛学院也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佛学院之一。
  

竹庆寺白马塘合影

  刚一抵达藏医学校,学生们便给我们献上了哈达,洁白的哈达表达了主人对于客人的欢迎和尊敬。位处高海拔地区的德格常年日照时间充足,晚上八点太阳才下山,这为学生们提供了天然的光线,午休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坐在蓬松的草地上,边晒着太阳边吃饭、看书;然而另一方面,这样的气候特点又使得晚上温度骤降,学生不得不在晚自习结束后,钻进被窝就着手电筒继续看书,他们的床铺都用帘子围起来,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
  

学生们席地而坐,倾听来自远方的声音

  “我想要继续读书,将来可以成为一位好医生。”2013年入学的17岁的吉萨,在我上课的时候说出了她的梦想。藏医学校从藏区的乡村地区招收学员,三年毕业后授予国家中专学历。毕业生大部分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了乡村医生,有一部分会留在佐钦医院。

  每年四川省甘孜州卫生学校都会举办甘孜——乡村医生技能大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琉璃慈善医院连续几年获得不俗的成绩,声名远扬。今年的前十名获胜者中,更是除了第四名外,都被琉璃慈善医院的学生夺取。

  藏医学校成立11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办学理念,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慕名而来。由于报名踊跃,也为了让更多的藏区孩子受益,学校通过社会募捐进一步扩大规模,新增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中,预计2019年竣工,届时将会增加高中学历班。

  近些年来,学校于2008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共招收了256名学生(分别为33人、100人、87人、36人)。其中,在2016年的毕业班中,33名尖子生得以继续深造,进入学校大专班学习,作为学校储备的师资力量,有机会成为藏医班教师的一员。经了解,过去几届毕业生中,有的留下来在佐钦琉璃光慈善医院工作,有的回到家乡成为乡村医生,还有的则在县医院工作。
 

学生们认真听课中

  学生可以免费入学,其中,学生的全部在校餐费和教师的部分薪资由我司赞助。除此之外,我司的员工还参与了捐赠活动,包括蒸馏器、电化教室、学生毕业奖品等等。

  学校实行“晚九朝五”的作息时间。学生们从早上五点起床诵经开始,到晚上9点钟晚自习结束。日复一日坚持学习的态度,来源于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改变家乡医疗环境的鉴定信念与责任。校长告诉我们,对于那些生活特别困难的,诸如来自单亲家庭等的孩子们,学校还特别预留了名额。
  
 

在学校走廊的墙上偶然发现自己2011年在上海迎接藏医班的演出留影。然后校长还认出我了,感动拥抱
 
  同行的颜克益先生,作为此行第一位上课的“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讲。颜克益先生不仅博士毕业,还是一家私募基金的合伙人,可谓是大家眼中标准的成功者,为了这次的课程,颜总做足了准备,更是一早起身反复调整,希望给孩子们带来最大的帮助。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成功”,颜总与孩子们分享了自己成长的故事。跟这里的孩子一样,颜总从农村走来,通过不懈的努力考入大学,而后进入复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凭借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进入兴业证券,历经十几年风浪磨砺,如今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三言两语讲完的故事背后,是数不尽的辛酸。自小需要帮家里分担农活的他,一直拥有鸿鹄之志,“人需要给自己设定目标,一旦设定就不能轻易更改。遇到困难需要攻克而不是逃避,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最终达成目标。”颜总坚定地说到。

  人生很长,路远而坎坷,颜总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保持正直和善良,坚持正确的方向,在奋斗过程中意志坚定、抵制诱惑,同时,面对纷杂的事物能够把握主要矛盾、懂得取舍,然后为了目标坚持不懈。当然,在拼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心态,对此,颜总的建议是,不要过于执着,懂得有舍有得,还要不断地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并保持一颗宽容、感恩的心。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庞,颜总在人格塑造上给了孩子们一些启发。“要做一个好人,因为好人都喜欢好人,不喜欢坏人;坏人也喜欢好人,不喜欢坏人。”颜总这样说道,他认为完整的人格需要有坚定不移的品质,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忍受孤独并享受孤独,做好本职工作,更要照顾好家人,尽可能回报社会,帮助他人。

  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中,几乎没有人离开过座位,生怕遗漏什么。颜克益先生分享自己的奋斗经历,让孩子们觉得成功并不遥远。
  

颜克益先生分享自己的励志奋斗史
 
  黄未博士是今年应邀同行的伙伴之一。作为一家医药公司的总经理,黄未先生从医数十载,这次他为学生们讲了一堂生动的医学史课程。从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到最新的基因学、微生物学等现代医学。他认为医学不应该以中医、西医、藏医作为区分而是应该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来区分。他还教导学生,作为一位好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医学知识和理论。当他了解到藏医学校的学生不但要在三年里背下长达四万字的传统的藏医《四部医典》,学习部分西医理论,还要在医院实习时不禁说道,“尽管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让医生们有能力对抗各种疾病,但医学毕竟是一门需要终生学习的学科,不但要追求医术精湛,还需要一颗善良的心。”黄博士鼓励学生们不断学习,将来甚至可以考虑参加全国的医生考试。黄博士还与学生们分享了两位藏族医生朋友的励志故事,一位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妇科专家,另外一位成为了著名大学的教授。整个演讲过程都充斥着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神情。
  

黄未先生演讲座无虚席
 
  “藏族学生纯朴善良、信仰笃深,体现了为众生、立足当地的真诚,我被这样的学生和办学理念深深吸引。”当汉语老师胡苇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留下时,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藏族学生从小在家里不会说汉语,为了接触更广的医学知识,汉语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课程。胡老师负责三个班级的高级汉语课,另外,她还担任公益的相关工作,为藏医学校的公益赞助推广做出了贡献。除了胡老师外,我们还见到了净莲居士,藏医学校发起人之一。师从葛嘎上师(啊炯多丹尊者的转世活佛)的她在佐钦寺白马溏的后山山洞中,闭关修炼已经有好几年了。20年前,她跟我们一样来到藏区从事公益活动,回去后整天为高原魂牵梦绕,所以毅然决然皈依藏传佛教并留下修行。净居士平日不闭关时,会为佐钦寺的僧人们看病,分文不取。藏区一点点的改变,离不开这些选择留在藏区默默奉献的汉族同胞。

  
与葛嘎仁波切活佛及德格藏医学员老师合影

  最后一个晚上,我们在学校体会了一把藏族文艺晚会的热情氛围。学生们摇身一变成为了舞台明星,个个身怀绝技。都说藏族人民“能走就会跳舞,能说就会唱歌”,真是配得上这样的称号。他们的歌舞和笑容让我们忘却了在德格的艰苦,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们一行的几个伙伴也情不自禁地加入献唱、跳舞。

  虽然相处时间并不长,但可以深切感受到藏族学生们真挚的情感。尽管他们的人生起跑线跟城市里的学生有差别,但他们与身俱来的可贵品质是城里的孩子们不具备的,他们笃信深厚,知足常乐。虽然城里人物质相对丰富,但很多人忙忙碌碌,生活在焦虑和烦躁中,倒是藏区虽然物资匮乏,但大家知足快乐。跟随着他们的舞步一起跳舞的我,沉浸其中。

  比起自己的付出,这次的旅行更多的是收获,思考人生,心灵得以洗涤。

  后记:

  对于企业而言,追求利润即财富的创造固然重要,但这并非是企业全部的存在价值。马丁路德曾经提出过,成功的事业需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自身经济的动力 (economic engine)、自身最擅长的领域(deep gladness)和社会贡献(most needed)。这样的事业才是最有意义的。作为价值投资人,我们倡导把资源给到最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分享公司成长的收益;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希望将财富回馈利益相关方,回馈社会。这些年来对藏医学校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捐资助教上,还体现在我们对捐助渠道的不断开拓,积极引导志同道合、愿意长期坚持捐资助教的合作伙伴们来到藏区,奉献爱心。追求财富创造的同时,时刻不忘贡献社会、回馈社会。这正是企业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不可或缺的理念,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的使命。


2016-09-29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