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教育
【长信说FOF】群雄逐鹿时代来临
来源:长信基金



【长信说FOF】群雄逐鹿时代来临


  今年可谓是公募FOF的破冰元年。自从首批6只FOF产品问世以来,据了解,后续也有很多产品等待批文。就您了解到,之后陆续推出的FOF产品将呈现出哪些特征?是否会与首批FOF有所不同?


  我们从已经发行成立了第一批产品看,前期的产品以风险偏好较低的产品为主,在资产配置上也都限定了权益类资产的配比上限,一般是不超过30%,这样的话整个产品会呈现出偏债的特征,而大部分公司都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按系列上报的产品,因此可以知道,后续还会推出的产品在风险特征上会呈现出更多多样化的特征,既可能是类似现有的产品,也可能是风险偏好更高波动更大的产品。


  首批问世的FOF产品表现出一定的同质化倾向,接下来发行的产品是否也会出现这一问题?你们公司设计产品的思路是什么?是在同质化的框架下,做优做强?还是独树一帜,另辟蹊径?


  我个人认为,产品只是风险特征的接近,并不能算产品的同质化,在同样中低风险的框架下,资产配置是采用风险平价还是固定比例配置,基金选择是采用量化方法还是主动调研也都会让产品最终面貌差异较大,只不过因为首批产品大都是中低风险特征,波动较小,要从净值上很快的区分开来不是那么的快。我们公司同样沿用不同风险偏好特征的产品布局,我们也有中低风险产品,也将布局更进取的产品,但在不同的风险偏好框架下,我们还是坚持我们的特色,一个是量化的大类资产配置,吸收了风险平价思想后建立我们独特的模型,另一个就是对量化基金和工具型基金更加的熟悉,在选取时也有一定优势。


  在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中,业界对于FOF的内外部之争也非常激烈。具体来说,到底内外部FOF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这两种FOF你是怎么看的?


  对于FOF的投资人员来说,其实内外部FOF并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是能为基金净值带来正贡献,是好的产品,一定都会是FOF的好标的,相信这一点也是所有FOF基金经理的共识,但具体在细节上,会有一些成本上和效率上的差别,比如投资内部FOF不用收取双重管理费,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如果集中投资于一家基金公司的产品,往往又可以在切换时采用基金转换而不是赎回再申购的流程,也能提高基金效率,要知道,赎回再申购对于FOF的长期业绩拖累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基金经理需要更多的平衡成本效率与产品业绩的关系,如果认为产品的业绩足以覆盖以上成本,则完全可以选择优秀的产品,所以最终对于基金经理,问题不是内部还是外部,而是怎样更好的为FOF的持有人负责。


  根据投资者的诉求,不同的投资工具应运而生。最初的股票数量扩容,于是就有了帮投资者精选股票的基金产品,现在基金的数量已接近5000只,于是精选基金的FOF又应时而生。伴随着FOF产品获批数量的增加,投资者又该如何挑选?


  FOF的报会数量已经较多,未来如果FOF数量也较多的情况下,原本为了解决投资选基的产品,又会陷入让投资者无法选择的境地中。所以我认为,首先在管理人的层面上来说,FOF要在目标和框架上尽量的与传统的开放式基金区别开来,然后在普通投资者的角色上来说,我们需要认识清楚的是,FOF只是一个框架,这里面的产品从风险最低的货币型到波动最大的股票型产品都有,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首先去匹配对应的产品,然后再根据历史运行情况比如是否实现了所述的波动目标来选择对应的产品,最后可能才是去观察产品的历史业绩等信息。


  投资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往往很关注收益情况,当然不同类型的FOF的业绩表现也会有所不同,那具体来说,有没有参照的产品收益?(比如股票型FOF和股票型基金相比?和银行理财产品相比?)


  基本上目前的一些偏债型FOF可以和二级债基去做一些参照,而股票型FOF也可以和偏股型基金做一些参照,但由于基金的组合和分散化效果,在和二级债基或者偏股型基金最优秀的个别产品比,FOF本身并没有业绩上的优势,更多的可能是FOF的稳健化的优势,值得投资者去长期持有,替代了原来投资者去做一些切换和腾挪的工作。


  未来公募FOF在产品推广当中的关键点以及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持有人较为看重收益尤其是短期收益,而FOF的分散化持有基金注定了它很难成为业绩非常突出的产品。FOF的业绩和风险收益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优势,和我们目前市场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也不匹配。第二个问题就是目前FOF的投资群体里机构还比较缺失,传统的保险机构可能自己已经在进行FOF投资了,而在养老金通过FOF进入市场之前,培育部分机构投资者进入FOF市场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2017年12月15日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