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教育
漫谈“港股通”(六):“雄安概念”追还是不追?
来源:长安基金

漫谈“港股通”(六):“雄安概念”追还是不追?



  “雄安新区”——4月伊始,市场最热的关键词。一时间,各家媒体相关报道、券商研究报告等都纷纷推出专题,挖掘“雄安新区”概念股。
  
  小安带您看看市场表现。先看港股,因为国内A股因清明假期休市。雄安新区设立消息正式发布后,4月3日“雄安新区”概念股金隅股份H股(02009.HK)便大涨了34.67%,一周涨幅42.4%,天津港发展(03382.HK)一周涨幅13.6%。对比雄安新区设立消息发布前一周(3月27日-3月31日)与后一周(4月3日-4月7日)相关股票成交量也明显放大,据万得数据显示,金隅股份成交量增幅约为12倍,天津港发展增幅约为15倍。

  进一步对金隅股份了解后发现,自沪港通开通以来,金隅股份就成为了港股通标的,因此也被南下资金所熟知,自然成了港股通“交易大户”。数据显示,南下资金通过港股通持有金隅股份达2.52亿股,占港股总股份的10.87%。
  
  随着A股上周三开市,金隅股份一开盘便被大单封死涨停,而其他雄安概念股也纷纷涨停,如冀东水泥、京汉股份、华夏幸福等。受到雄安概念股集体涨停刺激,京津冀板块也整体大涨。
  
  追还是不追,这是个问题
  
  雄安概念经过4月第一周的发酵,市场内呼吁回归理性的声音也在逐渐显现,雄安新区概念股已现分化。接下来应该高位追涨还是理性观望,这便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小安建议从更为长远的视角来看,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过程,需要诸多方面的耕耘,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可以预见雄安主题将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在市场中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另就实际情况来看,概念股和题材股的业绩兑现尚存在着较大压力,基本面的改观尚需较长时间。在经过了上周狂欢性的暴涨之后,理性依然应该成为市场的主旋律。
  
  理性的机构投资者
  
  在此波雄安行情中,机构投资者的表现就对“理性”二字,做出的较好的诠释。机构投资者有着庞大的分析团队,他们对市场的动向更为敏感,对市场的分析和把控也更为全面。正是由于以上这些优势的存在才使得机构投资者,踏准了雄安概念的发展节奏。其实不仅是在雄安概念中,就香港市场而言,随着大量内地资金的南下,内地机构投资者在香港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步增大,也对其近期的市场表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根据香港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见下图),香港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为50%,其成交金额可谓占据了港股市场的半壁江山,而据万得数据显示,在流通A股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仅为22% 。由此可见A股与H股在投资者结构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并且也充分说明了国际机构投资者在港股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通过上图我们也能明晰的观察到在港股各类投资者中外地机构投资者的占比达到了31%。港股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成熟市场,最核心的投资资金来自以欧美为主的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是国际投资者投资新兴市场的重要一环,根据香港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的港股市场在外地投资者成交金额中有92%的资金较广泛来源于欧美与亚洲。同时这些投资者偏好低估值、高股息、高市值、流动性佳、基本面好的股票,这些特征也决定了港股的一系列特征。
  
  内地资金的逐年南下
  
  根据港交所相关数据显示(见下图),在外地投资者成交金额中占比较大的地区分别为美国、欧洲及中国内地。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中国内地的成交金额占比在三年间从11%提升到了22%,在2014/15年度成交金额占比已与美国持平。其实在沪港通开通后,中国内地进入港股市场的资金就逐年递增。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截止2017年2月15日内地资金累计净流入香港市场资金规模达到3591亿元,是沪股通和深股通累计净流入资金的两倍。



   
  气势如虹的港股市场

  
  2017年第一个季度已经终结,气势如虹的港股市场在第一季度中给市场带来了不少惊喜。
   
  近期将港股评级调至增持的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其表示将看好港股未来3-6个月的走势,恒指目标点位为25200点。该行也在报告中提到,近来内地的贸易、信贷、PMI数据显示经济势头较好,预计中国2017年实际GDP增长为6.6%; 另高盛也预计今年将有540亿美元南下资金通过沪、深港通流入香港股市,预计2018年南下流入香港股市的资金为510亿美元。
  
  港股市场正以骄傲的姿态接受着海内外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的瞩目,但就目前来看倘若境内人民币资金想要进行海外证券配置,最可行的通道就数港股通了。


2017-4-21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