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信息
履新三个月 监管之火烧向这几个地方
来源:证券时报

刘士余履新三个月 监管之火烧向这几个地方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需要纲领部署,更需要行动的勇气。

  谨言慎行的刘士余履新证监会主席已满三月,虽公开亮相次数寥寥,但他用实际行动向外界传递着新任资本市场监管掌门人的监管理念和思路,从重塑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到全面从严监管打击违法违规,再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位昔日银行家的华丽转身给市场留下了“务实沉稳”的印象。

  对于市场监管他是这么说的

  自2月20日履新以来,刘士余除在“两会”期间按会议流程与中外记者沟通外,鲜有出席公开活动,即便是小范围讨论,他也表现得非常低调。

  “大家都在适应摸索新主席的做事风格和监管态度。”一位证监系统的官员表示,在会内偶遇过几次主席,他都是步履匆匆,表情不多。

  这或许是证监系统内大多数人对这位新任主席的印象,因新主席言语不多,除了每周五的例行发布会外,证监系统上半年也几乎没有在市场上公开发言的官员。“资本市场对于信息高度敏感,任何被误传或误读的消息都会引发市场波动,从维护市场稳定的角度来讲,多一些官方渠道的公开信息,少一些不准确的报道,对于资本市场信息的有序传播是有益处的。”上述官员指出。

  所以,对于资本市场下一步的监管思路,市场仅能从刘士余的那次“该说还得说”的记者会上进行解读,不过,那次首秀,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如注册制、股市异常波动、救市、熔断机制等问题,刘士余没有选择以模棱两可的“官话”寻求过关,而是给出了清晰的评价、明确的结论,以及通透的逻辑阐述。

  最受瞩目的要数刘士余对注册制改革的表述了,自2013年以来,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就成为了A股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关键词,但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再提注册制,注册制改革的角度随着刘士余的上任开始变缓,这与市场“谈注册制色变”的独特氛围不无关系,为释缓市场压力,给投资者明确预期,刘士余用两个“逗号”给注册制实施设定了前提条件:一个是把多层次资本市场搞好,一个是需要相当完善的法制环境。短期内推出注册制几无可能。

  与注册制改革一同被暂缓的,还有上交所此前计划要推出的战略新兴板,刘士余上任仅二十天,证监会就建议纲要草案起草小组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删除了“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计划”的内容,证监会的改革步调开始放缓。

  与之相反,刘士余在“监管”予以加强,第一次对媒体发声就表态,新主席首要任务就是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监管思路为“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只有监管才能保证改革的措施顺利实施”。

  这一监管思路一直延续到4月16日深圳的机构座谈会上,刘士余对在场机构提出了要求,“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要稳健经营,规范管理,提升内控水平,培育公司文化,打造百年老店。各市场机构要恪尽职守,切实履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法定义务,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去年股市的异常波动,让市场感受到杠杆急剧压缩下流动性吃紧的压力,不少投资者为此买单,监管层也从中汲取了经验教训。”一位券商人士指出,市场的各项改革措施应在股市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展开,新主席从资本市场根基建设出发,从加强监管入手,虽放缓了资本市场改革的节奏,但为资本市场的休养生息赢得了时间。

  对于市场建设他是这么做的

  纵观近三个月证监会发布的政策以及监管动作,可以明显感觉到资本市场的监管环境趋严,从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修订,到开展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专项检查,再到抑制商品期货市场过度投机,规范私募市场,刘士余的监管“紧箍咒”越来越紧。

  特别是近期证监会对跨界定增、中概股回归的态度,已然表现出刘士余防范金融市场风险暴露和打击市场套利炒作行为的金融监管政策意图。对于中概股回归,证监会在发布会上公开表态,市场上认为中概股回归A股有较大的特殊性,特别是对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应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相关反应,目前证监会正针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这让壳资源炒作瞬间降温,上述券商人士分析,监管层限制中概股回归的考虑包括两点,一是中概股借壳上市溢价较高,导致融资过多抽取股市资金,影响股市稳定;二是中概股大批回归导致在美私有化金额巨大,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未来或对中概股回归的估值按照一定的市盈率进行限制、限制每年中概股借壳回归交易的数量。

  而对于跨界定增,当前证监会虽未明确是否对相关行业并购进行限制,但市场上已然出现了上市公司澄清并购情况、中止并购进程的案例。

  当前,受经济转型影响,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跨界并购转型升级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梳理企业跨界并购情况,部分公司确实是存在着较为迫切的跨界转型需求,但也不排除部分公司借并购追逐市场热点进行炒作。一般来讲,这种公司的跨界主要是做跟主业完全不沾边的虚拟产业,通常都是打着并购重组的旗号进行概念炒作,不断吹高泡沫,最终损害的还是投资者利益。一位券商人士指出,监管层限制这类重组目的在于防止资本脱实向虚,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防范金融市场的风险暴露,打击市场的套利和炒作行为,刘士余的监管思路更侧重于防风险。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金融监管环境趋严明显,短期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中小创估值形成一定压力,但长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指出,一直以来的中小创和主板的巨大的估值差异难以通过市场自身的力量有所改变,监管政策的调整对于部分板块和行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市场也已经越来越重视业绩和主营业务的内生增长能力。

  此外,对于新三板市场,刘士余也没有放松监管,一方面,面对新三板市场的快速扩容以及迅猛发展,全国股转公司公布了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实施办法,每一类新三板参与人的违反了相关业务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惩处;另一方面,在分层机制来临前期,对主办券商从严从紧要求,既制定了执业质量评价办法,又要求其对新三板投资者适当性情况进行自查。监管成了新三板市场上半年的主旋律。

  对于市场维护他是这么干的

  有心者会发现,每周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对于资本市场违法违规的惩处成为了“例菜”。不管是常见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还是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还是新型的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案,私募基金公司违规案,刘士余的稽查执法触角延伸到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

  不仅如此,受到行政查处的主体也涵盖了市场的各类主体,券商、评估机构、法律等中介机构,上市公司、个人投资者均有违规者领到“罚单”。据了解,为了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证监会已形成了“1局、1总队、2专员办、36家证监局和2个委托执法机构”的全方位、多层次稽查执法体系,并研究起草了日常监管与稽查执法协调配合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稽查执法部门与日常监管部门在线索发现、核查、移交等方面的职责分工,对稽查执法部门与日常监管部门在线索会商、稽查介入、联合检查、协助调查、专项执法协作、信息反馈等多项工作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明确相关工作标准与规则。

  一位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刘士余对违法违规的严打思路延续了此前的肖氏路线,在继续对内幕交易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的同时,也加大对欺诈发行类、虚假信息披露类和市场操纵类线索及案件的发现与查处力度,同时还加强了对新型复杂案件的预研预判,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这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最好方式。”该人士指出,切实加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保护,是有效维护公众公司股权平等,防止股东权利滥用,实现市场交易公平的必然要求,能不能真正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市场是否公平的试金石,也是市场信心的风向标,关系到资本市场不断创新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刘士余为数不多的几次亮相,几乎都提到了投资者保护。3月5日,刘士余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表示“将尽自己所能,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股民合法权益。”3月12日,在“三会”联合召开的记者会上,刘士余也特别强调只有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才能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2016-5-23

公会微信号

投教基地微信号